top of page

講座成員

vicePresidentHuang_edited.jpg

黃進興 副院長/院士

副院長辦公室

黃進興院士歷任本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(1983-1990)、研究員(1990-2008)、特聘研究員(2008-2020)、通信研究員(2020-);其學術專長為中國近世思想史以及宗教文化史,並以孔廟研究著稱,亦涉獵中、西史學理論與史學史,以上研究領域均有著述。於 2008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,並曾獲得多項國內、外重要學術獎項:國科會(現為科技部)優良學術獎、傑出研究獎各 2 次、財團法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「傑出人才講座」2 次、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獎以及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資深學者獎助等。

李育霖

李育霖 研究員

主持人

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。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,曾擔任台灣人文學社理事長,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人等。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台灣文學與電影、生態批評,翻譯研究與德勒茲研究等。近期著作包括《翻譯閾境──主體、倫理、美學》與《擬造新地球》,編有《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》,《帝國在臺灣》,Deleuze and Asia等書,並翻譯《德勒茲論文學》與《德勒茲論音樂、繪畫與藝術》。目前除了聚焦生態論述與華語語系研究等相關議題外,也探索數位科技帶來的後人類人文狀況。此外,也繼續翻譯德勒茲相關著作。

歷任議事委員

0a3eff57b23145509f9dabf8fdeaa2f1_edited.jpg

王汎森院士,首屆議事小組委員,時任副院長。

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特聘研究員。在臺灣及美國接受歷史教育,先後畢業於臺大歷史系及歷史研究所,並於1993 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。主要研究興趣是明清到近現代中國的思想史、文化史、學術史和史學史,近年來將研究觸角延伸到所謂中國的「新傳統時代」,包括宋代以下理學思想的政治意涵等問題。著有《章太炎的思想》、《古史辨運動的興起》、Fu Ssu-nien: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、《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》、《晚明清初思想十論》、《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》、《權力的毛細管作用:清代的思想、學術與心態》、《執拗的低音: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》、《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: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》等書。

彭小妍

彭小妍,首屆議事小組委員,首任講座主持人。

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,曾任教臺灣大學外文系,現任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。研究專長為跨文化研究、台灣文學與跨國研究、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的歐亞連結。曾出版學術專書《超越寫實》(1993)、《「歷史很多漏洞」:從張我軍到李昂》(2000),小說《斷掌順娘》(1994)與《純真年代》(2004),並主編《楊逵全集》(1998-2001)。以《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:一九三○年代上海、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、漫遊者與譯者》獲2013年文化部金鼎獎最佳非文學圖書獎。

maxresdefault_edited.jpg

劉士永,首屆議事小組委員

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、副所長,現任教於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。研究領域為當代東亞醫療與衛生史、東亞環境史、日本殖民醫學史。近年致力於研究1950年代後,冷戰時期的東亞國際衛生與防疫活動,希望了解西方醫學在20世紀後半進入東亞諸社會的差異性,及新國際衛生組織(WHO)架構下,國際醫療活動如何與冷戰外交策略互為表裡。透過對於現代醫學活動的多面向理解,除提供今人理解戰前殖民醫學的新觀點外,亦把向來以科學為核心的醫學論述,重置於社會、經濟、政治等脈絡中。

bottom of page